海洋资源开发利用的三大领域(列举海洋资源三个开发方向)

2024-06-21

海洋经济的把握机遇

1、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海洋经济呈现出迅速发展的态势,产业范畴不断向多领域拓展,经济总量逐年增加,增长速度快于全国国民经济增长,海洋产业发展速度快于行业整体产业的发展。海洋经济已经成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2001年到2009年我国海洋生产总值年均增长率为135%,远高出同期国民生产总值的平均增长率。

2、企业作为市场主体,应抓住我国大力发展海洋经济的机遇,制定正确的经营战略;要依靠科技进步、科学管理,转变企业发展方式,优化产品结构,大力发展海洋产品,形成自己的竞争优势,抢占市场先机;要诚信经营,树立良好的企业信誉和形象,创建海洋产品的自主品牌,争取将海洋产业做大做强。

3、第一,海洋科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将逐步提高。随着我国"科技兴海"战略的实施与海洋科技进步的加快,海洋开发技术逐渐成熟,海洋开发能力显著增强,海洋高新技术产业化水平显著提高,海洋经济增长对海洋科技进步的依赖性将持续增强。第二,海洋经济增长将持续保持巨大潜力。

4、浙江海洋经济作为国家发展战略,我们要看到这是一个新的发展机遇,主要从4个方面去认识,一是海洋矿产资源的利用和开发,二是与海洋资源利用相关的船舶和港口的建设与开发。三是海洋渔业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四是海洋旅游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5、企业要抓住机遇,制定正确的经营战略;要依靠科技进步、科学管理,转变企业发展方式,优化产品结构,形成自己的竞争优势。国家财政具有促进资源合理配置的作用。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着基础性作用。国家宏观调控以经济手段、法律手段为主,辅以必要的行政手段。

中国滩涂资源开发潜力巨大吗?

滩涂作为我国宝贵的后备土地资源,其广阔且集中分布,拥有优越的地理位置,具备显著的农牧渔业综合开发潜力。滩涂处于动态的海陆过渡地带,具备双向发展可能:向陆发展,通过围垦和引淡洗盐,能快速转化为农渔业用地;向海发展,则能成为海洋开发的前沿基地。

滩涂是中国重要的后备土地资源,具有面积大、分布集中、区位条件好、农牧渔业综合开发潜力大的特点。滩涂是一个处于动态变化中的海陆过渡地带。向陆方向发展,通过围垦、引淡洗盐,可较快形成农牧渔业畜产用地;向海方向发展,可进一 步成为开发海洋的前沿阵地。

海洋资源丰富:沿海滩涂总面积4550平方公里,潮上带1677平方公里,潮间带1610平方公里,江苏沿海滩涂资源全国占比高。可供开发利用的滩涂面积达1300平方公里,其中射阳河口以南的“黄金海岸”极具开发潜力。

滩涂是中国重要的后备土地资源,具有面积大、分布集中、区位条件好、农牧渔业综合开发潜力大的特点。滩涂是一个处于动态变化中的海陆过渡地带。向陆方向发展,通过围垦、引淡洗盐,可较快形成农牧渔业畜产用地;向海方向发展,可进一步成为开发海洋的前沿阵地。

中国海洋地质工作发展的战略构想

据此,地质工作发展战略提出了地质调查“双保障、三并举”方针,地质科技“五深”战略、地质信息“社会化”战略,“从国家保障到市场保障”商业地质体系,地质工作统一部署战略等。这样为地质教育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 (3)地质人才、地质学科、地质教育处于历史最好时期 1)地质工作快速发展呼唤大批优秀地学人才。

年8月25日,我国政府决定成立中国地质工作计划指导委员会,成为全国地质勘查统一领导机构。随着地质工作不断发展和国民经济建设的需要,局部性的充实人力和改进管理已远远不够。于是,1952年8月成立了中央人民政府地质部(1954年改称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部,负责管理全国地质勘查工作)。

但是,由于近几年全国加大了有关地质灾害的防灾减灾宣传和防治力度,发布了《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建立了地质灾害群测群防体系,开展了汛期地质灾害预报预警工作,使各级政府和人民群众的防灾减灾意识明显增强。因此,地质灾害造成的人员伤亡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控制。

我认为这是一个很好的统一祖国的构想,在这本书里就借鉴了他们的成就与经验。为什么我要这么做?作为我们海外的华人,最大的愿望就是祖国实现完全统一,只有祖国统一了才能强大。我是搞经济的,在中国科技大学研究生院,学的也是管理科学。

地质资料社会化服务,是依据新时期国家发展战略而采取的必要手段。一方面国家加大对外开放力度,不断招商引资,利用多种资金勘查开发矿产资源,从而产生更多的地质成果资料服务于社会,服务于发展。另一方面地质资料是社会产物,它作为地质工作的重要载体,只有得到社会的广泛利用,才能真正体现地质工作的价值。

地质资料作为国家战略性和公益性信息资源,具有可被重复开发利用,能够长期提供服务的功能,对国民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基础保障作用。

我国的海洋开发与污染防护

1、第一条 为了防治水污染,保护和改善环境,保障饮用水安全,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制定本铅虚法。第二条 本法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的江河、湖泊、运河、渠道、水库等地表水体以及地下水体的污染防治。海洋污染防治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

2、防治海洋污染需要采取一系列综合性的措施,包括加强污染源控制、推动清洁能源发展、加强海洋垃圾治理、提高公众环保意识以及加强国际合作。防治海洋污染的措施是保护海洋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的重要任务。

3、海洋污染治理措施如下: 实现海洋开发与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重点在于源头污染治理。 深入进行海洋环境科学研究,以增强对污染的了解和应对能力。 完善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强化海洋环境的监测、监管和管理。 成立专门的组织机构,以应对海上污染问题。 提升公众环保意识,通过教育引导社会参与。

4、防止和控制海上石油平台产生石油类等污染物及生活垃圾对海洋环境的污染 2007年部分海洋油气区专项环境监测结果显示,油气田及周边区域的环境质符合该类功能区环境质量控制要求,未对邻近其他海洋功能区产生不利影响,开发过程中无重大溢油事故发生。

5、陆源污染物主要来自于工业三废、城镇生活垃圾、农业养殖使用的化肥、农药和禽畜粪便等。因此,陆地污染源可分为四类:工业污染源、生活污染源、农业污染源和陆上养殖污染源。

6、海洋石油开发对海洋造成的污染我国海域石油蕴藏量十分丰富,目前多数开发者集中在近海海域勘探开发。随着海洋石油勘探开发的飞速发展,有的钻井船和采油平台,人为的将大量的废弃物和含油污水不断地排入海洋,因此,海洋石油开发也是目前造成海洋污染的原因之一。在不同的程度上对我国近海海域的自然环境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聚焦海博会“智感海洋和信息增值服务论坛”

作为本届海博会分论坛之一,“ 智感 海洋和信息增值服务论坛”于10月16日在深圳成功举办。该论坛由自然资源部第二海洋研究所卫星海洋环境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和深圳市特区建设发展集团有限公司联合承办,自然资源部国家卫星海洋应用中心和厦门大学近海海洋环境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共同协办。

海洋中的矿产资源有哪些

1、由化学、生物和热液作用等在海洋内生成的自然矿物,可直接形成或经过富集后形成。如磷灰石、海绿石、重晶石、海底锰结核及海底多金属热液矿(以锌、铜为主)。海底固结岩中的矿产 大多属于陆上矿床向海下的延伸,如海底油气资源、硫矿及煤等。

2、海洋矿物资源有石油、海滨砂矿、可燃冰、锰结核、富钴结壳等。石油 石油,地质勘探的主要对象之一,是一种粘稠的、深褐色液体,被称为“工业的血液”。地壳上层部分地区有石油储存。主要成分是各种烷烃、环烷烃、芳香烃的混合物。

3、石油、天然气,滨海砂矿。石油、天然气:海洋石油资源主要集中在波斯湾、拉丁美洲、西非、东南亚、澳大利亚大陆架等地区,海洋天然气资源主要集中在波斯湾、美国墨西哥湾、西非、东南亚、澳大利亚大陆架等地区。滨海砂矿:滨海砂矿主要分布在中国的南海和东海,主要有钛铁矿、锆石、独居石、金红石等。

4、海洋中的矿产资源大致可以归为三大类:多金属结核、热液硫化物和海底富钴结壳。多金属结核:多金属结核是海底的一种矿石,主要由锰、铁、钴、镍等金属元素组成。这种矿石广泛分布在海洋底部,尤其是在深海底部。多金属结核的分布范围广,储量也相对较大,因此是一种具有开发价值的矿产资源。

5、海洋矿产资源在未来经济的持续发展中将占有重要地位。主要种类有以下几种。 石油、天然气 石油和天然气是不可再生性能源,是现代工业的命脉。据估算,世界石油极限储量达1万亿吨,可采储量3000亿吨,其中海底石油1350亿吨;世界天然气储量255~280亿立方米,海洋储量占140亿立方米。